1954年夏,61岁的毛主席第两次抵达北戴河,写下了这一首千古尽唱。
浪淘沙.北戴河
一九五四年夏
大雨降幽燕,
白浪滔天,
秦皇岛外挨鱼舟。
一派汪洋皆没有睹,
知向谁边?
去事越千年,
魏武挥鞭,
东临碣石有遗篇。
凋敝秋风今又是,
换了世间。
这首词澎湃大气,气吞万里。既有豪迈的自傲,又极具人情的闭怀。
让尔们归搁63年前夏北戴河的一个下昼:
太空雷电接添,大雨倾盆;大海暴风吼叫,白浪排空。在茫茫大海的深处,一位伟人勇猛地搏击着巨浪,绝不惊怕,彰显了“自傲人生两百年,会当击水三千里”的英豪魄力。
此时现在,在他的眼里,挨鱼舟泊岸了吗?渔民安齐了吗?保镖职员讲:“渔民刚刚上了岸”毛主席讲:“这即美”。白浪滔天中的一个小小的对于话,体现了党首对于人民的牵挂以及百姓的情怀。
此时现在,在他的心中,巨人也定然念交千载,目通万里。他可以料到了秦初皇,曹孟德的光线功业,以致料到了李煜的伤感诗词。
这首词涉及到三个汗青人物。
第一个汗青人物是南唐后主李煜。他曾写过一首词《浪淘沙令·帘外雨潺潺》
帘外雨潺潺,春意衰退。
罗衾没有耐五更寒。
梦里没有知身是客,一晌贪欢。
单独莫凭栏,无限山河,别时轻便睹时难。
淌水降花春往也,天上世间。
李煜擅字画,尤善于词。其词凄婉深致,清晰旖旎。为此,毛主席在1962年4月曾讲,李煜写的《浪淘沙》皆是婉约的,情结感伤、作风柔靡,因而专诚用《浪淘沙》的词牌反其路而行之,写一首豪放豪迈的词。
第两个汗青人物是千古一帝秦初皇。“秦皇岛外挨鱼舟”,这里的秦皇岛,据《史记·秦初皇原纪》记录,秦初皇于公元前215年东巡碣石——并在此拜海,前后派卢生、侯公等二批术士携童男童女进海求仙,寻永生没有老之药。亮宪宗成化13年,立“秦皇求仙进海处”石碑一座,以纪圣境。
第三个汗青人物是一代枭雄曹操。公元207年,曹操北征黑桓凯旋途中,犹豫满志,拜碣石,看桑田,写下了这一华美诗篇。
东临碣石,以看桑田。
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
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
秋风凋敝,洪波涌起。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。
星汉斑斓,若出其里。
幸以致哉,歌以咏志。
毛主席曾评估曹操是一位了不得的政事家、军事家,也是一位大书生。